從組織健康文化看正向社會連結
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追蹤一群人長達 85 年,發現孤獨感對人體的影響相當於每天抽半包菸,不僅影響心理健康,還會影響血壓、肥胖,甚至性病的發生率。 相反地,擁有親密關係的人,壽命可以延長 5 到 17 年。 良好的社會網絡和社會支持,也能保護認知功能的下降。
藍凡耘醫師引用美國禪宗大師 Jon Kabat-Zinn 的名言「關注是最基本的愛」,強調關注他人的重要性。 相關研究案例也發現,在工作中能交到好朋友的人,工作投入度、工作表現、職場幸福感都比較高,離職率也比較低。 然而,根據美國的研究報告,只有 30% 的人表示在職場上有朋友,且高達一半的公司領到人表示感到孤獨,這也讓人意識到領導者的心理健康對於組織文化影響的重要性。
孤獨感並非平等地影響所有人,年輕人(18-29 歲)、低收入戶(年收入低於 24000 美元)以及社會地位較低的家庭,更容易感到孤獨。孤獨感主要透過生理、心理、和行為三種途徑影響健康。
需要照顧失智症家屬的女性,物理性傷口癒合的時間比一般女性長 9 天。
研究人員推測,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影響免疫調節,進而影響傷口癒合速度。 這也說明了社會連結的缺乏會對生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
藍醫師分享了他在美國研究消防員的經驗,發現消防隊的團隊合作對消防員的職業表現和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。 他以「消防廚房」(Fire Kitchen)為例,說明正向的社會連結可以促進健康生活型態的改變。 在推廣健康生活型態時,除了飲食、運動、睡眠之外,也要強調與同事、家人、朋友共度高品質時光的重要性。 他建議在進行飲食營養方面研究時,可以參考「歡樂共食」(conviviality)的概念,將正向的社會關係與營養結合。
然而,在職場上推動健康生活型態時常面臨組織上的阻礙。 藍醫師引用 Mercedes Carnethon 的研究,指出新進消防員由於組織文化的壓力,無法選擇健康的生活型態。 為了測量組織文化,藍醫師的研究團隊開發了「組織健康文化量表」(Organizational Health Culture Scale),該量表包含 35 個題項,分為六個面向:主管機關的支持、主管的承諾、睡眠和心理健康政策、身體活動和營養政策、組織如何促進健康生活型態、以及歸屬感。
正向的組織文化與健康生活型態、血壓、失眠、焦慮、憂鬱、壓力等指標都呈現顯著的正相關。藍醫師引用了德國一項針對企業主管的介入研究,該研究發現,透過正念、彈性應對、領導力等訓練,可以降低主管的心理壓力、提升自我照顧能力,並改善對待員工的態度。 然而,員工卻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差異。 藍醫師認為,除了主管的投入和訓練之外,所有員工都要共同參與,才能打造一個真正具有歸屬感的組織。
藍凡耘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助理教授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 主治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