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陳嬿今01.jpg

睡眠新觀念: 擺脫現代人睡眠障礙

在擔任職能治療師期間,陳嬿今副教授發現許多病人飽受睡眠困擾,卻往往在看診時難以向醫生完整陳述自身情況。這讓她意識到,睡眠問題在國人生活中普遍存在,卻缺乏足夠的重視。因此她開始積極鑽研睡眠議題,希望能以自身專業知識幫助更多人擺脫睡眠的困擾。

許多病人在服用安眠藥後,容易產生焦慮情緒,擔心藥物副作用或成癮問題。針對這個現象,除了強調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外,陳嬿今副教授也積極倡導睡眠健康教育。透過調整日常生活作息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,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品質,並逐步減少對藥物的依賴,從而達到更健康、自然的睡眠狀態。

為了更系統化地幫助有睡眠問題的病人,她在成功大學設計學院帶領團隊進行高齡睡眠照護研究,並發展出一套名為「3T 睡眠狀況模式」的照護流程。

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理念,逐步引導病人了解自身睡眠問題,並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。

3T 睡眠狀況模式包含以下三個步驟:

  1. 提升自我覺察 (Awareness): 這個步驟旨在幫助病人了解自身睡眠問題的嚴重程度。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,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現象,例如白天容易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開車時打瞌睡,都可能是睡眠問題的警訊。透過提升自我覺察,病人才能正視自身問題,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。

  2. 排除次發性因素 (Secondary): 睡眠問題的成因複雜,除了原發性睡眠障礙外,也可能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,例如慢性疼痛、焦慮、憂鬱等。這個步驟強調,在處理睡眠問題時,必須先排除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。如果病人存在其他疾病,應優先治療這些疾病,而非單純依靠藥物解決睡眠問題。

  3. 治療 (Treatment): 經過前兩個步驟的評估後,醫護人員就能更精準地掌握病人的主要睡眠問題,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治療方案可能包括藥物治療、認知行為療法、睡眠衛生教育等。演講者強調,治療目標應以病人最迫切的需求為導向,而非試圖一次解決所有問題。

陳嬿今副教授還分享了許多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的實用技巧,這些技巧涵蓋了生活作息、飲食習慣、運動習慣和心理調適等多個方面:

  • 維持規律的作息: 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,即使是週末也不例外。規律的作息可以幫助身體建立穩定的生物鐘,讓睡眠-覺醒週期更加規律。

  • 調整晚餐時間: 盡量在睡前兩小時完成晚餐,避免睡前攝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,例如麵包、甜點等。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,影響睡眠品質。

  • 建立睡前儀式: 睡前 90 分鐘可以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,例如泡澡、伸展運動、聽音樂、閱讀等。這些活動可以幫助身體放鬆,促進睡眠。

  • 規律運動: 白天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調節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,提升睡眠品質。褪黑激素是一種調節睡眠-覺醒週期的荷爾蒙,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其分泌。

  • 練習放鬆技巧: 例如腹式呼吸、冥想等,可以幫助降低睡前的焦慮和壓力,促進放鬆。

最新的研究發現指出,睡前進行放鬆活動對睡眠品質的改善效果可能不如預期,但這項發現仍需要更多研究證實。副教授鼓勵大家積極面對睡眠問題,並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和尋求專業協助來改善睡眠品質。她相信,只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和方法,每個人都能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,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。

陳嬿今

國立中山大學 學士後醫學系 副教授

​國立成功大學 護理學系 兼任副教授

特色主題(六)
睡眠、壓力與遠離危害物質

閱讀更多​:

bottom of page